习家何相见,不得有时情。
自此无心意,谁为问我生。
诗词解析
第一解:
习/家/何/相见/,/不得/得有/有时/情/。/自此/无心/心意/,/谁/为/问/我/生/。
第二解:
习家何/相见/,/不得/有时/情/。
自此/无/心意/,/谁/为/问/我生/。
自此/无/心意/,/谁/为/问/我生/。
第三解:
习/家/何/相见/,/不得/有时/情/。
自此/无/心意/,/谁/为/问/我/生/。
自此/无/心意/,/谁/为/问/我/生/。
诗词平仄
平平平仄仄,
仄仄仄平平。【情:八庚平声】押韵
仄仄平平仄,
平平仄仄平。【生:八庚平声】押韵
诗词赏析
诗词解析:
这首五言绝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思与孤独感,试析如下:
表层含义:
"习家何相见"(与故人/挚友何时能再相见)开篇即点出思念,"不得有时情"(却总难逢合适的时机)道出无奈;后两句"自此无心意,谁为问我生"(从此心灰意冷,再无人关心我的生活)将情绪推向孤寂的顶点,形成完整的"盼见-失落-绝望"情感脉络。
深层意蕴:
1. 时空的阻隔:前两句暗含"相见时难"的古典母题,与李商隐"相见时难别亦难"异曲同工,但更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("不得有时情")
2. 心灵的孤绝:后两句的"无心意"并非简单的消沉,而近似王维"世事浮云何足问"的疏离感,末句"谁为问我生"的诘问,颇有阮籍"终身履薄冰,谁知我心焦"的孤愤
3. 结构的张力:前两句设问,后两句自答,形成封闭的情感回路,与绝句"起承转合"传统暗合却更具现代性——没有唐人绝句的含蓄余韵,而是直白袒露现代人的精神困境
艺术特色:
- 化用"习家池"典故(晋代名士雅集之地)暗示往昔美好,与当下孤独形成对比
- "时情"一词双关,既指"合适的时间",也暗含"时移世易"的沧桑
- 末句"问我生"的"生"字耐人寻味,既可解作"生活",也可延伸为"生命存在",赋予小诗哲学意味
整体已得五言绝句神髓,尤其在情感浓度与语言克制之间取得平衡,较之古典闺怨诗、送别诗的程式化表达,更显现代人的存在孤独,可谓"以古格写新情"的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