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棱金缕

时间:2025-07-04 01:47:28仿诗人:(明朝)田娟娟

银棱金缕玉为堆,红烛清明一点开。

不用人家来醉眼,却教花影满天台。

诗词解析

第一解:

////////红烛/清明/一点///不用/用人/人家//醉眼////花影/满天/天台/

第二解:

银棱金缕/玉为///红烛/清明/一点//
不用/人家//醉眼//却教/花影/满天//

第三解:

////////红烛/清明/一点//
不用/人家//醉眼////花影/满天//

诗词平仄

仄仄平【堆:十灰平声】押韵

仄平平仄仄【开:十灰平声】押韵

平平仄仄,

仄仄平【台:十灰平声】押韵

诗词赏析

诗词解析: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,通过四个句子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景象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:
1. **银棱金缕玉为堆**:这句诗形容了一种奢华的景象,银棱和金缕可能指的是金银珠宝,玉为堆则形容这些宝物堆积如山。这里可能暗指了一种富贵或繁华的场面。
2. **红烛清明一点开**:红烛通常与喜庆、节日或祭祀活动相关联,清明则可能指的是清明节,是中国传统的扫墓祭祖的日子。一点开可能意味着在清明时节,人们点燃红烛,以此来照亮或纪念。
3. **不用人家来醉眼**:这句话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繁华或世俗的不屑,不用人家来醉眼,可以理解为不需要借助外界的繁华来让自己陶醉或迷失。
4. **却教花影满天台**:天台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高处的平台或者广阔的空间。却教花影满天台,意味着诗人更愿意让自然之美,如花的影子,充满整个空间,而不是金银珠宝的堆砌。
整体来看,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。诗人似乎在说,与其追求金银珠宝的堆砌,不如欣赏自然中花影的美妙。这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,也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。